学术午餐会
“
为什么是“学术午餐会”?
这是一场美食+学术的饕餮盛宴,
让人欲罢不能、回味无穷。
快快来跟随我们一睹大牛
导师们的风采吧!
”
主 题:教书育人的心路历程
&做学术的心得体会
时 间:10月25日中午12:00-13:30
地 点:新太阳活动中心205室
嘉 宾:政府管理学院 赵成根教授
工学院力学系 段慧玲教授
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张海霞教授
神秘嘉宾:巴黎高师及北京大学纳米与微 流体研究中心主任 陈勇教授
参加人员:20名热爱学术的萌新们
一、张海霞老师
张海霞老师,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发起人,现任全球华人 微纳米分子系统学会秘书长,全球华人微米纳米技术合作网络 执行主席,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(IEEE NTC)北京分会主席等。一个在大学校园里仰望星空的老师,专注微纳能源技术研究领域的开拓者,献身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全国慕课领路人,坚持每日五公里不知疲倦的长跑爱好者,推进教育事业永不言的人大代表,尽己所能传递“I CAN,U CAN,We CAN”理念的追梦人。
张海霞老师小讲堂
1.研究选题是重中之重! 即使选题一开始在传统的领域,也要逐渐探索出可创新可突破之处。(嗯!)
2.去权威化!作为研究生不能太“听话”,总是一味follow权威教授们的思想就很难在科研这条路走得长远。所谓学术和真理,都是越辩越明,敢于突破和推翻权威就是创新。
(嗯嗯!)
3.最重要的是勤奋!我每天早晨6点起床,晚上12点后睡,当然我肯定不是最努力的,在场的其他老师肯定都比我还要勤奋哈哈哈哈。
(小编默默地低下头自省)
4.好的身体也固然重要!我每天清晨坚持跑步五公里,有机会可以和大家PK!
(感觉这点可以试试欧耶)
二、赵成根老师
赵成根老师,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北京大学扶贫研究中心主任。执教三十余年,坚持“情怀天下,问政为中国”的信念,出版数十本学术专著、教材等;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,其中包括英文论文4篇;承担国家社科规划重点项目、国家社科基金、部委项目多项;培养出百位学生,桃李满天下。
赵成根老师小讲堂
1.学术的使命就是创新!在任何学科都适用。
2.社会科学的核心就是研究人,普罗泰戈拉说:“人是万物的尺度” 。
3.要甘作冷板凳。抓住社会最核心的纠结,培养对社会民众的关怀,把别人的幸福当成自己幸福,把整个国家的幸福当成自己幸福。你做学问就充满乐趣充满幸福感。
(充满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家国情怀!)
三、段慧玲老师
段慧玲老师,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,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,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系系主任。曾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、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、中国青年科技奖、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指导教师、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(The Sia Nemat)- Nasser Early Career Award、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等多项奖励。
段慧玲老师小讲堂
1.创新非常重要。很多课题没有标准答案,敢想敢问敢于挑战。
2.要有战略格局。国家格局也在创新,人的格局也不能局限于找个好工作,人最后的幸福感在于是否对社会有贡献,比如发paper和奖学金时不要太过于在乎自己的一时得失,把时间的尺度放宽,敢于坐冷板凳,我们理解年轻人都有焦虑,但是请你们给自己理想一点时间。
3.要有平和的心态。每一颗螺丝钉能高效运转就可以推动社会机器的进步。
4.现在网络时代,你的精力有限,特别是使用微信微博的时间要有所节制。
(嗯,现在学习时间,请勿打扰!女票男票都走开,我的心里只有学术!)
四、陈勇老师